DZ_T 0149-1995 银矿地质普查规范

ID

8BCDA0CEF6D34B0BB100216E6357CBA3

文件大小(MB)

0.2

页数:

8

文件格式:

pdf

日期:

2020-1-7

购买:

购买或下载
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
uz,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,DZ/T 0149一95,银矿地质普查规范,1995一09-14发布1996一03一01实施,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,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,DZ/T 0149一95,银矿地质普查规范,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,1.1 主题内容,本规 范 规 定了银矿地质普查的目的任务,工作程序、工作程度及质量要求、储量计算和矿床技术经,济评价等内容,1.2 适用范围,本规 范 是 银矿地质普查阶段工作的总体要求,也是银矿地质普查工作质量监控和报告验收的依据,2 引用标准,GB /T 1 3687 固体矿产普查总则,DZ /T 0 078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,DZ /T 0 079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,DZ /T 0 091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,DZ /T 0 033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规定,3 工作目的任务,对 普 查 区内已发现的银矿点和与银矿有关的物探、化探异常等进行普查工作,查明是否具有进一步,工作的价值。对具远景的矿床(体),应探求D+E级储量,提交普查报告,为能否进行详查提供依据,4 工作程序,按 GB /T 13687规定,遵循立顶论证、设计编审、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审等程序进行,5 工作程度要求,5.1 在收集和利用已有1s20万、1:5万区调资料的基础上,大致查明普查区内的地质特征,依据不,同的地质条件,对与银矿成矿有关的地层、岩石、构造的调研应有所侧重,5.2 大致查明区内矿体的分布特征、规模、形态、产状和矿石质量;大致划分矿石的自然类型和工业类,型。根据氧化程度,银矿石的自然类型分为原生矿石、混合矿石、氧化矿石三种;银多金属硫化矿石可采,用一种与银关系最密切的金属矿物的氧化率作为划分标准;银(金)矿的硫化矿石采用银的氧化率作为,划分标准,5.3 研究和对比矿石的可选(冶)性能,作出矿石工业利用可能性的初步评价,5.4 对已基本确定具有工业价值前景的矿床,应大致了解其水文地质、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,5.5 对主要矿体进行系统的地表工程揭露。根据矿体规模,在1-3条主剖面上初步了解(矿体)深部特,征,大致确定矿床勘探类型、勘探网度,探求D+E级储量(参见附录A),5.6 普查阶段主要探求E级储量,但要选择主要地段局部加密工程验证其可靠程度,并在验证地段计,算D级储量。大、中型矿床的D级储量一般应分别占D+E级储量的20%一1000。有进一步工作价值,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95一09-14批准1996-03一01实施,I,DZ/T 0149一95,的小型矿床的D级储量为5-10%.,5.7 普查阶段应进行概略的矿床技术经济评价,工作质f要求,测量工作,对 具有工业价值前景的普查矿区,应按DZ/T 0091中有关规定进行测量工作,尚未肯定工业价,6 引61,值前景的普查矿点可用半仪器法进行测量工作,6.,.2 普查阶段一般不进行正规的地形测量,6.2 地质填图,6.2. 1 区域地质图,6.2.1门在已进行区域地质调查的地区工作时,应充分利用已获资料修编区域地质图,其范围应包括,普查矿区所在基本成矿单元,重点反映银矿成矿地质背景。区域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 e 2.5万一,1,10万,6.2.1.2 在仅有少量小比例尺区域地质、物探、化探和矿产勘查资料的地区工作时,应因地制宜地选用,有效技术方法填制区域地质(简)图,并充分利用遥感资料,6.2.2 矿区地质(简)图,6.2.2.1 银矿体较多且分布面积较大,须分段勘查的矿区也应填制矿区地质(简)图。比例尺一般为,1:5 000-1:10 000,6.2.2.2 填图前或填图中应测制地质剖面,大致建立地层层序。对矿区构造、沉积岩、岩浆岩、变质岩等,进行初步研究,大致查明与银矿成矿有关的各种地质问题,以及银矿体和矿化带的分布特征,6.2.3 矿床(体)地质图,比例 尺 一 般为1:10 00^-1:20 00,特殊情况酌情放大或缩小,填 图 工 作应大致查明矿床内地层,岩石、构造和地表矿体的形态、产状,分布以及围岩蚀变,控矿因,素、找矿标志、矿床氧化带的分布和特征,6.3 物探和化探工作,根 据 普 查工作实际需要布置物探和化探工作(含测井工作),其工作精度要求按现行规范、规程要求,执行,6.4.探矿工程,6.4.1 地表探矿工程,6.4.1.1 地表探矿工程包括探槽、浅井和浅钻,用以揭露矿体和验证有远景的物探和化探异常、重要地,质界线和构造线。系统控制矿体的地表工程应比同级网度深部工程的间距加密一倍。必要时可用沿脉,探槽追索矿体的连续性,6.4.1.2 对查明矿体作用大的老窿应作适度清理,并进行地质编录,6.4.2 钻探工作,6.4.2.1 探求E级储量的矿体,至少应有1条含两个以上见矿工程(含钻孔)的剖面控制;探求D级储,量的块段,至少有2条各含两个以上见矿工程(含钻孔)的剖面控制,6.4-2.2 钻孔质量要求,认 真 测 定顶角和方位角,作好孔深验证、简易水文观测、钻孔原始记录及封孔工作,其质量要求按有,关规程执行。厚大矿体(层)内部回次采取率连续5m低于80%的部分,其平均采取率不得低于“%,矿,层(体)平均采取率不得低于80%。钻孔见矿位置偏离勘探线距离不得超过C级基本网度的1/4,6.4.3 坑探工程,普 查 阶 段的坑探工程可根据地质工作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布置,槽 、井 、 坑探工程规格、质量等要求,应按有关规程执行,DZ/T 0149一95,6.5 试样采取、加工、测试及质量要求,6.51 试样采取,除矿 石 基 本分析样外,必……

……